智能车辆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概述
据鑫知网了解 自 1886 年汽车诞生以来,结构逐步成型;1913 年,汽车开始采用流水先生产;1932 年,高速公路诞生;20 世纪 50 年代,被动安全系统,如安全带、安全气囊出现;至此,以底盘、传动、轮胎、车身、机械为核心技术的汽车逐渐开始规模化生产,同时,国内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970 年,Ford 最早装配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Anti-lock BrakingSystem)这一主动安全系统;1995年,Mercedes-Benz 率先配备电子稳定系统(ESP,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至此,以发动机、早期汽车电子技术、安全系统和节能为核心技术的汽车性能不断优化,大量资金和技术被引入,同时,国内汽车工业全面发展。2009 年,Google 开启自动驾驶项目,以汽车电子技术、自动驾驶、新能源为核心技术的汽车逐步向智能化、轻量化、电动化、网联化、出行方式共享化等方向发展;自动驾驶作为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将再次彻底改变出行方式。我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但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进展较快,并率先赶上自动驾驶研发热潮,有望在汽车产业发挥引领作用。

自动驾驶技术的军事化应用
美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已经开始自动驾驶技术的军事化应用,欧洲从 80 年代中期开始研发自动驾驶车辆,更多强调单车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究,日本的自动驾驶研发略晚于欧美,更多关注于采用智能安全系统降低事故发生率,以及采用车间通信方式辅助驾驶。在初期,自动驾驶研发在欧美日已呈现『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开发测试了不同程度自动化、智能化的车辆,进入 21 世纪,美国国防高等研究计划署(DARPA, 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举办的挑战赛进一步提高了自动驾驶的社会关注度,激发了相关从业者的研发热情。由于深度学习算法的引入,自动驾驶技术有了爆炸性的突破。2009 年,Google 布局自动驾驶,引发了新一轮的产业热潮,更多的科技企业加入市场争夺中。2020 年前后,成为主要汽车厂商和科技企业承诺推出完全自动驾驶车辆的时间节点。 自上世纪 90 年代起,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已经陆续开展自动驾驶的研发工作,推出多个测试车型,其中国防科技大学于 1992 年研制出第一款自动驾驶汽车CITAVT-Ⅰ 型。2009 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举办『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吸引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参与,为自动驾驶技术的交流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此期间,一汽、北汽等传统车企也逐步布局。自国务院在 2015 年发布《中国制造 2025》起,以自动驾驶技术为重点的智能网联汽车成为未来汽车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大批初创企业投身自动驾驶领域;2016 年,中国工信部装备工业司汽车处处长表示,正和警方合作起草自动化驾驶道路测试标准化的规定;北汽、上汽、长安等车企相继公布自动驾驶战略规划,国内自动驾驶集中爆发,多个车企公布自动驾驶的战略规划;2017 年,《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发布;筹建智能网联汽车分技术委员会,制定产业技术标准;百度公布 Apollo 计划,还有更多的初创企业脱颖而出,获得巨额投资,可以说,自动驾驶产业已经进入新技术最为火爆的中场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