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信息安全如何保障?专家荐三项技术:中国有制定数据安全国际标准话语权
众所周知,智能电动车并不是简单地将发动机替换成电池,而是要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先进技术于一体,彻底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相关人员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也将大大降低碰撞率从而增加行驶的安全性。同时,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每秒产生100GB的数据,这些海量数据会引发“如何保护隐私”“谁能够获取我的数据”“数据将会被怎样使用”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海量数据对于汽车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保险公司、饭店、酒店和其他难以计数的希望与自动驾驶汽车或汽车使用者打交道的服务和产品提供者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些无人车辆配有收集车辆运行和周边情况数据的摄像头、雷达、热成像设备和激光雷达等传感装置,将会产生、使用和记录大量关于用户和周边环境的数据和个人信息,是名副其实的移动监控数据工厂,意味着个人隐私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包括机密都有可能被泄漏。相较无人驾驶这一新技术产品的迅猛发展,国内和国际上相关法律的制定呈滞后状态。” ,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综合的规范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的法律,与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相关的内容散见于数个法律法规之中。 根据介绍,早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将国家机关和特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非法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入罪;此后在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窃取或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的电子个人信息,并且不得向他人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的个人电子信息;2017年6月,中国《网络安全法》首次在正式法律中定义了“个人信息”;2019年6月13日,网信办发布了《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次征求意见稿在概念上,明确了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

:相较于技术,国内外相关法律制定滞后
众所周知,智能电动车并不是简单地将发动机替换成电池,而是要集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先进技术于一体,彻底改变人类的出行方式。北京无人机科技研究院院长李小光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无人驾驶汽车可以减少交通拥堵,也将大大降低碰撞率从而增加行驶的安全性。同时,一辆无人驾驶汽车能够每秒产生100GB的数据,这些海量数据会引发“如何保护隐私”“谁能够获取我的数据”“数据将会被怎样使用”等一系列问题。 李小光说,“这些海量数据对于汽车制造商、移动运营商、保险公司、饭店、酒店和其他难以计数的希望与自动驾驶汽车或汽车使用者打交道的服务和产品提供者来说,具有巨大的价值。另一方面,这些无人车辆配有收集车辆运行和周边情况数据的摄像头、雷达、热成像设备和激光雷达等传感装置,将会产生、使用和记录大量关于用户和周边环境的数据和个人信息,是名副其实的移动监控数据工厂,意味着个人隐私和政府部门的信息包括机密都有可能被泄漏。相较无人驾驶这一新技术产品的迅猛发展,国内和国际上相关法律的制定呈滞后状态。” 李小光表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综合的规范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的法律,与隐私和个人数据保护相关的内容散见于数个法律法规之中。 根据介绍,早在200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将国家机关和特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非法出售或提供个人信息的行为入罪;此后在201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窃取或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的电子个人信息,并且不得向他人出售或非法提供公民的个人电子信息;2017年6月,中国《网络安全法》首次在正式法律中定义了“个人信息”;2019年6月13日,网信办发布了《个人信息出境安全评估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次征求意见稿在概念上,明确了个人信息和个人敏感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