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产业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过去五年来,VR产业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过山车似的发展阶段。 仅在2016“VR元年”内产业就经历了从年初的火爆到年底的萧条。而当年影响最大的新闻,莫过于红极一时的暴风魔镜大规模裁员。“暴风魔镜团队几乎腰斩、裁员一周内完成”,其速度之快和幅度之大均让业内震惊。 第三方调研公司数据统计显示,在2016年一季度,VR行业融资总规模达8.16亿元,共有18家创业公司获得融资,而寒冬转眼即至——二季度新获得融资的创业公司仅5家。 全球VR产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其中号称全球最好的HTC Vive当年的销量仅14万台。2017年2月初,Facebook被曝出关闭了200家Oculus Rift线下体验店,差不多减掉了在全美开设的500家体验店的40%。从此开始的几年里,VR/AR产业的投资规模就一蹶不振,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随着5G技术的高速发展,加上2020年疫情爆发刺激了宅经济高速增长,现场音乐直播成为娱乐消费的刚需,VR产业也被注入了新的希望。根据AR/VR行业市场分析机构Greenlight Insights(绿光洞察)的预测,2020年全球VR产业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900亿元。 在2020年,Google、微软、Facebook、华为、小米等龙头企业相继发布VR新品,OPPO、创维、联想、HP等企业也跨界入局VR/AR终端产业。 据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副总裁谭东晖在发布会现场透露的数字,自从2018年起,VR才逐渐从技术成熟度曲线“毕业”,而2020年全球VR头显出货量达到670万台,较2019年增长了72%。 据IDC预测,AR一体机、AR头显、VR一体机和VR头显的出货量,将在2020年分别增长244.7%、400%、30.4%和25%。2021年中国市场的AR/VR支出规模将延续上涨趋势,预计将占到全球AR/VR支出规模的56%。华为VR音乐正是伴随着这个良好的趋势诞生。

VR企业数字在线展厅的应用
首先,人眼看到的VR画面信息与大脑前庭系统所感受到的现实世界真实位置信息不匹配,就像人们晕车和晕船一样,从而产生晕眩感。 其次,由于运算速度不够和图像处理粗糙,在 VR头显中观察到的运动画面存在着迟延滞后现象,画面的变化速度相对于用户脑袋的摆动速度有零点几秒的延迟,但这仅有的零点几秒足够让大脑产生严重的晕眩。 另外,我们每个人的瞳孔间距不一致,导致每个人的瞳孔中心、透镜中心和画面中心所构成的三点不一致,在现有头显设备眼球追踪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VR画面中会出现重影现象。 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们有过一样并不友好的VR体验:无论是VR游戏、展览馆里的VR影像资料、VR体验馆的实景模拟,我们能够感受到虚拟现实带来的全新体验,同时也必须忍受随之而来的晕眩和不适。 那么,我们回到一个关键问题:这支华为与郎朗合作的VR音乐作品,到底晕,还是不晕,体验的舒适度如何?华为VR音乐到底如何从技术上解决“眩晕“与”体验不佳“的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