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视频+深度(multi-view video plus depth, MVD)
据鑫 知 网了解 由于多路视点视频需要传输多路数据,因而传输数据量太大,在实际中难以实现,采用 MVD 格式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与“V+D”格式类似,MVD 格式传输 2D 视频序列和相应的深度图序列,通过 DIBR 绘制得到虚拟视点,而与“V+D”格式不同的是,MVD 格式需要传输多路 2D 视频和深度序列,多路视频中的信息互补可以有效地解决遮挡、空洞问题,扩展视角范围,从而使绘制的虚拟视点质量得到了大大提高。图 6 显示了ballet 序列 MVD 格式。


视频+深度图(video plus depth, V+D)
分层深度视频格式即消除遮挡格式,是由 Philips 在“V+D”格式的基础上提出的,即 LDI(layered depth image),通过再增加一层“V+D”,描述背景中被遮挡区域的视频及深度,将3D场景分解为前景和背景,用两层“V+D”来描述。图 7分别为“V+D”“全背景消除遮挡”格式和“V+D”“去冗余消除遮挡”格式,全背景消除遮挡格式包含全部的背景信息及其深度图,去冗余消除遮挡格式包含背景中被遮挡的 2D 图像及其深度图。此种格式较适用于深度平滑的背景上叠加虚拟合成的动画对象的场景,对于深度层次丰富的自然场景,特别是对法线与光轴方向接近垂直的物体表面的信息,还是不能很好地表达